縱觀IPO被否的企業,我們可以發現,發審委最為關注的還是財務數據的真實性;而在財務數據中,毛利率、現金流、應收賬款、存貨、現金交易、銷售模式等是審 核的重中之重。除財務之外,股權結構過于分散、實際控制人不明、潛在股權爭議等股權類問題;業務資質、訴訟糾紛等合法合規類問題;內部控制規范性問題;募 資用途合理性問題等也是發審委重點關注的方面。如何判斷企業IPO是否靠譜?隨著“大發審委”的成立,發審委對于企業資質的審查趨嚴,企業過會的難度也隨之加大。對于“集郵黨”而言,單純通過關注上市輔導公告而進行購買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而針對企業的研判,則成為了重中之重。規模維度:確有“隱形門檻”,但并不會“一刀切”坊間一直傳言,最近三年扣非凈利潤3000萬元是申報IPO的“隱性門檻”;雖然監管層從未對此做過表態,但從實際結果來看,絕大部分過會企業均符合這一標準;而不滿足的企業通過率相對較低。在19家歸母凈利潤不足3000萬的企業中,有多達11家企業被否決;而在歸母凈利潤3000-5000萬元區間的154家企業中,有23家企業被否決。而 在多達499家歸母凈利潤超過5000萬的企業中,僅有28家被否決,其中利潤規模大于5億元的企業目前尚無被否決的情況出現(養元飲品暫緩表決)。但另一方面,即使未能滿足凈利潤3000萬的“隱性門檻”,也并不意味著企業申報一定會失敗。例如2017年3月28日過會、4月24日在...
發布時間:
2018
-
04
-
05
瀏覽次數:106
4月3日,首只量化公募FOF(基金中的基金)中融量化精選混合型FOF正式發行,為第二批公募FOF中首家公告發行的產品。FOF產品的多樣化在提速,首批獲批的6只公募FOF的年報業績表現以及資產配置也備受關注,成為各方研究的重點。首批公募FOF業績受矚目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首批成立的6只基金中,華夏、建信、南方3家公司旗下的FOF產品略微盈利,而嘉實、海富通、泰達宏利旗下3只FOF處于虧損狀態。2017年9月8日,首批公募FOF正式獲得證監會的批文。6只公募FOF于2017年11月陸續成立,總募集規模超160億元。截至目前,已運作5個月的時間,取得的業績備受投資者矚目。但是,受一季度市場行情影響,這一新型基金產品并沒有給投資者帶來豐厚的收益。截至4月2日,建信福澤安泰(FOF)成立以來上漲0.38%;南方全天候策略(FOF)的A份額漲幅為0.4%,C份額為0.12%;華夏聚惠(FOF)是6只基金中首募規模最大的一只,共募集46.88億元,目前,華夏聚惠(FOF)的A份額漲幅為0.57%,C份額為0.41%。嘉實、海富通、泰達宏利旗下的3只FOF產品運作5個月至今仍處于虧損狀態。海富通聚優精選(FOF)業績墊底首批6只公募FOF產品,成立至今虧損幅度達5.07%;嘉實領航資產配置A、C份額以2.24%、2.69%的虧損幅度緊隨其后。此外,泰達宏利全能(FOF)的A份額跌幅為0.85%,C...
發布時間:
2018
-
04
-
04
瀏覽次數:109
前期業績平平的醫藥類主題基金,今年逆襲成為業績最優的基金品種。數據顯示,醫藥主題基金今年以來平均漲幅超過6.8%,遠遠好于普通權益基金的整體漲幅。究竟哪一類醫藥基金更值得布局呢?據中國基金報記者統計,目前“醫藥”、“醫療”、“生物”、“健康”為名稱的主題基金大約有125只(各類型分開算,不計算QDII基金),可以簡單分為三類:分級基金、被動指數型基金和主動管理型行業基金。投資者若布局這類產品,注意指數型基金跟蹤標的不同,績優主動管理型基金可成為長期投資的主要選擇,醫藥主題行業基金也可以采取定投的方式進行投資。第一類是醫藥指數基金,數據顯示目前大約有45只布局醫藥健康的指數型基金,主要分為普通指數型基金、ETF基金、ETF聯接基金、增強指數基金。其實影響指數型基金收益最大的因素是跟蹤指數的表現。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指數型醫藥基金平均獲取7.01%的收益,表現最佳和最差業績差別大約有25個百分點。有一些偏大盤藍籌風格,如復制國證醫藥指數的基金,就側重于大盤藍籌醫藥股,而信誠醫藥800指數基金,則更偏重中小盤醫藥股。第二是主動醫藥主題基金,中國基金報記者發現“醫藥”、“醫療”、“健康”為基金名稱的偏股型基金達到80只(各類型分開)。其中分為最低倉位在80%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基金、靈活配置基金等三大類別。從最近3年收益率看,安信消費醫藥主題、南方醫藥保健、中海醫療保健、國投瑞銀醫療保...
發布時間:
2018
-
04
-
03
瀏覽次數:117
近日,財政部印發了《關于規范金融企業對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投融資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財金〔2018〕23號,以下簡稱《通知》)?!锻ㄖ分荚谝幏督鹑谄髽I對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投融資行為,與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等政策形成合力,共同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弧ⅰ锻ㄖ烦雠_的背景是什么? 2014年修訂的預算法和《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國發〔2014〕43號)實施以來,地方各級政府加快建立規范的舉債融資機制,防范化解財政金融風險,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當前一些地方政府依然存在違法違規和變相舉借債務的問題,舉債方式日益多樣化,風險不斷增加。這其中既有部分地方黨政領導干部政績觀不正確、部門項目審批責任不落實等原因,也有金融企業推波助瀾的因素。一些金融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存在放松風險管控、助推地方債務規模膨脹的問題。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控工作。中央政治局會議、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國務院常務會議均對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做出專門部署。黨的十九大提出,特別是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等攻堅戰。為進一步督促金融企業加強風險管控和財務管理,嚴格執行國有金融資本管理制度,進一步防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我們起草了《通知》?! 《?、起草《通知》遵循了哪些原則? 在《通知》起草過程中,我們堅持了以下原則: 一是堅持強化監管。國有金融企業在滿足實體經濟融資...
發布時間:
2018
-
04
-
02
瀏覽次數:112
3月28日財政部網站發布《關于規范金融企業對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投融資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財金〔2018〕23號,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旨在規范金融企業對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投融資行為,與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等政策形成合力,共同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根據《通知》要求,國有金融企業:1、除購買地方政府債券外,不得直接或通過地方國有企事業單位等間接渠道為地方政府及其部門提供任何形式的融資;2、不得違規新增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貸款;3、不得要求地方政府違法違規提供擔保或承擔償債責任;4、不得提供債務性資金作為地方建設項目、政府投資基金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資本金。除此之外,《通知》也對融資項目的資本金審查、還款能力評估、資管產品發行及營銷方式、融資擔保、財務約束等各方面做出了嚴格規定。我們認為,這是繼(財預〔2016〕154號)、(財預〔2016〕155號)、(財預〔2017〕50號)等規范地方政府債務之后,從融資的資金端入手,配合即將出臺的資管新規,規范地方政府特別是城投平臺的融資行為,防范信用風險和道德風險的又一重大舉措。這也符合我們對于今年“控杠桿、嚴監管是核心,龍頭更為受益”的判斷,當前行業長期配置價值仍存,繼續推薦建行、農行、招行、寧波,以及其他改善預期較強的標的?!锻ㄖ烦雠_超出市場預期,表明金融嚴監管“尚在路上”,針對政策背景及行業影響,我們試圖回答以下幾...
發布時間:
2018
-
03
-
29
瀏覽次數: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