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明確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這是對4月27日發布實施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的進一步細化。
海通證券點評資管新規配套細則:監管靴子落地,信用有望解凍
理財新規靴子落地有利于機構根據監管細則恢復產品發行與資產配置行為。監管邊際放松,貨幣維持偏松。公募理財或可直接投資股票。利好利率債與高等級信用債,尤其是短久期品種。《央行通知》與《理財新規》均緩解非標資產處置壓力,央行近期也通過MLF資金支持銀行投資信用債,利于解凍低等級流動性,信用有望解凍。
平安證券:大資管新規出臺有助于提振市場流動性和風險偏好
平安證券點評資管新規稱,A股市場將受益于流動性修復和風險偏好的有效提振,大資管新規相關細則全面落地也有助于修復之前對于監管持續加碼的悲觀預期,權益市場的上行動力在政策信號調整下更加明確。在投資建議上,一方面,流動性和風險偏好的修復有助于成長板塊的反彈,建議關注經濟轉型方向的新經濟板塊;另一方面,直接受益政策調整的金融板塊也具備較大的估值修復空間。
天風徐彪:理財新規落地,本身意義大于細節上的放松
文件在一些細節上做了放松,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非標和委外清理的壓力。但整體不會跳出資管新規的框架,意味著去杠桿的政策方向不會改變,目前能看到的跡象還是以調整節奏和力度為主。事實上,理財新規和執行細節的落地本身,就是最大的利好,原因在于,此前銀行理財資金不合規產品到期不能續作、只有股票和非標的“賣盤”,同時又沒有新產品成立的“買盤”,而只要新規能夠落地,這一情況就會得邊際改善。
中信證券:理財新規征求意見稿在一定程度上變現出監管的邊際放松態度
中信證券明明對理財新規點評稱,理財新規的正式出臺,對于龐大的理財市場而言,重要意義不言而喻。首先,理財新規的落地可以改善商業銀行對于理財業務開展的預期,降低市場的不確定性,穩定市場情緒。其次,理財新規征求意見稿在一定程度上變現出監管的邊際放松態度,特別是在過渡期當中給予商業銀行的自主性安排權利,對于商業銀行根據自身業態調整理財業務的努力具有積極意義。再者,公募產品銷售門檻的降低有助于理財產品的規模調整和轉型。最后,理財新規對于公募投資基金和權益類產品的放松趨勢,將會對銀行理財產品在未來的競爭力提供有力的支撐。
聯訊證券李奇霖:理財新規利好程度弱于預期,未提公募投非標
聯訊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認為,關于理財新規,總體感覺利好程度弱于預期,沒有提及公募投非標,老產品可以投新資產等規定。總體來看,理財征求意見稿有助于緩解因運動式監管和對未到期存量資產提前贖回引發的存量債務風險,但增量上對風險偏好改善的幅度弱于預期,去杠桿仍在路上。
華泰金融沈娟團隊:政策呵護穩信用,下半年三大催化劑
文件大幅降低了資管新規過渡期內(2020年末以前)非標投資的難度,鼓勵理財資金投資股市債市。我們判斷政策發布后,銀行理財非標投資將逐步恢復,三季度社融表外融資的收縮趨勢暫緩,實體信用邊際寬松,有利于解決今年上半年因為流動性緊張導致的信用風險問題。對于銀行股板塊,風險因素消除,監管靴子落地,板塊反轉趨勢已經形成。
光大證券張旭點評理財新規:“有法可依”和“法外開恩”
光大證券固收研究張旭認為,《理財新規》之類的監管文件,早一點出,金融機構更“有法可依”,形成在實際執行層面的放松;在不違反《資管新規》的前提下,部分條款較目前文件有所放松,我們稱其為“法外開恩”。《理財新規》是在《資管框架》內的配套細則,因此在尺度上不會有太多實質性的放松。
央行顧問黃益平解讀資管新規細則:去杠杠政策方向不動搖
雖然“資管新規”對新老業務采取過渡劃斷方式,給予市場相對充分的緩沖期,但由于金融機構對實際業務操作具體要求的認識并不明確,對“資管新規”具體規定的理解存在分歧,為了避免對政策理解的誤區和落實“新規”中可能出現的偏差,金融機構要么采取過急過緊的一刀切方式,要么采取消極等待的觀望態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金融市場緊張情緒。‘’資管新規”細則始終堅持去杠桿的政策方向不動搖,進一步明確了監管標準和要求,更充分考慮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的實際情況和實體經濟合理融資需求,有利于消除市場不確定性,穩定市場預期,確保金融市場穩定運行,將為實體經濟創造健康的貨幣金融環境,更有條件打贏防范重大風險攻堅戰。
社科院李楊:細則并不等于政策放松
當前,結構性去杠桿的方向沒有變,而是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結合了金融機構實際情況,給了監管和金融機構一個商量的空間。此次資管新規細則的出臺將使得政策更加平滑,更加符合實際,給了大家一顆“定心丸”。“這也表明,接下來政策的出臺會更加注重穩定預期。
金融監管研究院院長孫海波:公募產品可自行設定投資非標與市場預期差異大
未來公募產品可以自行設定投資非標,只需要保留5%的現金或利率債,這點是和過去三個月整個市場的預期差異較大,也是為了防范接下來社融進一步塌陷的最核心的舉措。一家銀行發行的理財仍然受限于總量4%和35%的比例限制,但單個公募產品投非標比例沒有設限制,大幅度提供了公募投非標的可行性。未來成立資管子公司的商業銀行,其子公司的投資非標比例限制會另行規定,這里延續的4%和35%僅僅適用于尚未成立資管子公司的商業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