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推動河南省智能裝備產業發展,日前,河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南省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旨在提升裝備制造產業能級和競爭優勢,引領帶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方案》明確,經過3—5年努力,力爭全省智能裝備重點領域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引進培育10家左右國內領先的智能裝備龍頭企業,研發100項標志性智能裝備產品,打造8個國內先進的百億元級智能裝備特色園區,形成鄭州、洛陽、新鄉、許昌4個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兩岸(河南)智能裝備產業基地核心區,基本建成具有競爭力的智能裝備產業體系。
五大重點任務 促進河南制造業智能化轉型
《方案》從數控機床、機器人、智能物流倉儲裝備、新興智能裝備、智能制造成套裝備五個方面明確了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
在數控機床方面,要聚焦發展關鍵基礎部件、專用數控機床和高檔數控系統三大領域,重點發展面向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的五軸以上加工中心等高端產品,全面提升產品穩定性、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支持洛陽、新鄉、安陽、濮陽、南陽、三門峽等市提升專用特色數控機床技術水平和擴大產業規模,形成產業集群優勢。
在機器人方面,要針對產業應用及市場急需,開展機器人本體技術、控制技術、系統集成技術等研發及產業化,深化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融合應用,提升服務機器人產品品質。支持洛陽市依托洛陽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安陽市依托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小鎮等園區,建設國內先進的特種、服務機器人研發生產基地。
在智能物流倉儲裝備方面,要重點突破全數字化控制、自主導航、智能避障等智慧物流技術,引進國內龍頭企業和核心技術,發展堆放、存取和分揀等智能倉儲設備。支持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高端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產業集群,推動新鄉經濟技術開發區等重點的智能物流倉儲裝備產業集群。
在新興智能裝備方面,加大國內外優勢3D打印企業對接引進力度,擴大工業級3D打印裝備產業規模。突出發展植保、物流等無人機產品,支持鄭州通用航空產業園、新鄉航空航天軍民融合科技專業園等,積極引進國內外優勢企業,打造集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集成應用等于一體的無人機產業基地。
在智能制造成套裝備方面,圍繞汽車、食品、紡織、農機裝備等重點行業生產制造智能化升級需求,加快開發一批適應市場需求的智能制造成套裝備。支持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產業集聚區,圍繞智能產品、智能生產、智能服務,建設一批特色優勢突出的智能制造成套裝備生產基地。
七大支撐保障 引領帶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為了更好的發展智能裝備產業,《方案》提出,要推進產業集聚集群,打造鄭州、洛陽、新鄉、許昌4個智能裝備產業基地核心區,加快智能裝備產業園區建設,加快培育一批行業領軍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開展省、市、縣三級應用示范,推進重點領域關鍵崗位“機器換人”。
《方案》表示,要強化產業創新驅動,支持骨干企業加快建設省級及以上各類研發創新平臺。開發一批具有重大支撐性、先導性的科技創新產品。加強人才引進培養,加快引進一批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團隊及智能裝備技能型人才培養,強化財稅金融支持,擴大開放合作交流。
《方案》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近期重點任務清單抓好落實,結合實際細化完善政策措施,主動開展對接招商,爭取盡快落地一批重點項目。
方案全文:
河南省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行動方案
為搶抓智能制造發展機遇,加快推動我省智能裝備產業發展,提升裝備制造產業能級和競爭優勢,引領帶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發展形勢。智能裝備產業是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集成與深度融合的新興產業。近年來,以智能制造為代表的新一輪產業變革蓬勃興起,極大拓展了智能裝備應用領域,帶動機器人、數控機床、3D(3維)打印、智能控制系統等智能裝備技術快速突破、產業規模持續壯大,據預測,未來幾年國內智能裝備產業年均復合增速將超過20%。我省是全國重要的裝備制造業大省,正在實施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智能裝備產業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巨大,但也存在龍頭企業和關鍵技術缺乏、產業鏈條和配套體系不完善、對智能制造發展支撐不夠等問題。加快培育發展智能裝備產業,對促進我省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具有重要意義。
(二)發展思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把握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融合發展新趨勢,聚焦數控機床、機器人、智能物流倉儲裝備、新興智能裝備、智能制造成套裝備等重點領域,強化集聚集群、企業引進培育、示范應用、技術創新、開放合作,完善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生態,努力打造國內先進的智能裝備產業集群。
(三)發展目標。經過3—5年努力,力爭全省智能裝備重點領域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引進培育10家左右國內領先的智能裝備龍頭企業,研發100項標志性智能裝備產品,打造8個國內先進的百億元級智能裝備特色園區,形成鄭州、洛陽、新鄉、許昌4個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兩岸(河南)智能裝備產業基地核心區,基本建成具有競爭力的智能裝備產業體系。
二、重點任務
(一)數控機床
1.重點方向。聚焦發展關鍵基礎部件、專用數控機床和高檔數控系統三大領域,以集群引進壯大產業規模,以技術創新增強市場競爭力。加快突破高性能數控系統裝置、伺服驅動裝置、高可靠性功能部件等關鍵核心技術,重點發展面向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的五軸以上加工中心等高端產品,鞏固提升軸承、鍛壓等行業專用機床競爭優勢,擴大中高端通用機床規模,全面提升產品穩定性、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
2.產業布局。依托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和許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產業集聚區,加快整機和關鍵零部件企業集聚,打造鄭州、許昌市國內領先的高檔數控機床生產基地。支持洛陽、新鄉、安陽、濮陽、南陽、三門峽等市提升專用特色數控機床技術水平和擴大產業規模,形成產業集群優勢。
(二)機器人
1.重點方向。針對產業應用及市場急需,開展機器人本體技術、控制技術、系統集成技術等研發及產業化,推動整機、關鍵零部件、智能生產線“三路并進”,以機器人系統集成為核心構建我省工業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產業體系。優化清潔、兒童教育、老人陪護和智能家居控制等服務機器人應用場景,深化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融合應用,提升服務機器人產品品質。
2.產業布局。依托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和新鄉高端裝備專業園,加快推進格力(洛陽)智能裝備、新松機器人(新鄉)等項目建設,打造國內有重要影響力的機器人產業基地。支持洛陽市依托洛陽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安陽市依托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小鎮等園區,建設國內先進的特種、服務機器人研發生產基地。
(三)智能物流倉儲裝備
1.重點方向。重點突破全數字化控制、自主導航、智能避障等智慧物流技術,加快發展重載AGV(自動導引運輸車)、智能起重設備等車間物流智能化成套裝備。引進國內龍頭企業和核心技術,加快無線射頻及智能標簽等自動識別技術、可視化及貨物跟蹤技術、自動快速分揀技術研發和應用,發展堆放、存取和分揀等智能倉儲設備。
2.產業布局。支持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開發區打造集工程總包、核心設備研發與制造、設施運營維護于一體的高端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產業集群。推動新鄉經濟技術開發區、長垣起重工業園等產業集聚區打造以智能起重設備等為重點的智能物流倉儲裝備產業集群。
(四)新興智能裝備
1.重點方向。加大國內外優勢3D打印企業對接引進力度,擴大工業級3D打印裝備產業規模。突出發展植保、物流等無人機產品,加快突破智能避障、自動巡航、群體作業、飛行控制等關鍵技術。鞏固提升氣體、熱釋電紅外、氣象等傳感器產業競爭優勢,積極發展基于MEMS(微機電系統)的新型智能傳感器。深化與科研機構、龍頭企業合作,研發工業激光器及成套設備技術,擴大高功率、高精度激光加工裝備產業規模。
2.產業布局。依托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鄉3D打印專業園和新鄉經濟技術開發區智能制造產業園、許昌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積極培育新興智能傳感、3D打印設備、激光加工裝備產業。支持鄭州通用航空產業園、新鄉航空航天軍民融合科技專業園、安陽無人機產業園、周口市西華縣無人機產業園,積極引進國內外優勢企業,打造集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集成應用等于一體的無人機產業基地。
(五)智能制造成套裝備
1.重點方向。圍繞汽車、食品、紡織、農機裝備、盾構裝備、礦山機械、環保裝備、電力設備等重點行業生產制造智能化升級需求,引進培育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和軟件開發商,推進關鍵技術裝備、工業軟件、工業互聯網的集成創新和應用示范,加快開發一批適應市場需求的智能制造成套裝備。
2.產業布局。支持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洛陽伊濱經濟技術開發區、許昌中原電氣谷核心區等產業集聚區,圍繞智能產品、智能生產、智能服務,建設一批特色優勢突出的智能制造成套裝備生產基地。
三、支撐保障
(一)推進產業集聚集群
1.推進兩岸(河南)智能裝備產業基地布局,完善專項配套政策,實施一批標志性重大項目,打造鄭州、洛陽、新鄉、許昌4個智能裝備產業基地核心區。
2.加快智能裝備產業園區建設,重點培育鄭州航空港智能裝備產業園等8個省級智能裝備特色園區,爭取形成百億元級產業集群。
(二)引進培育優勢企業
1.編制智能裝備重點招商目錄,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制定專項招商政策,積極開展定向招商和補鏈招商,引進一批智能裝備產業項目和龍頭企業。
2.每年發布100家重點培育智能裝備企業名單,強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鼓勵開展兼并重組、資源整合,加快培育一批行業領軍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
(三)推進行業示范應用
1.持續實施機器人“十百千”示范應用倍增工程,開展省、市、縣三級應用示范,推進重點領域關鍵崗位“機器換人”。
2.加強智能裝備集成應用,持續開展省級智能工廠、智能車間培育,積極爭取國家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和新模式應用項目、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
(四)強化產業創新驅動
1.推動智能裝備龍頭企業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創新資源,布局建設一批智能裝備領域制造業創新中心和新型研發機構。支持骨干企業加快建設省級及以上各類研發創新平臺。
2.集成統籌省重大科技專項等政策,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和單位圍繞關鍵智能技術、核心智能測控裝置與部件、智能制造集成技術等開展協同聯合攻關,開發一批具有重大支撐性、先導性的科技創新產品。
3.完善智能裝備產業標準體系,加強智能裝備檢驗檢測等基礎能力建設,著力提升智能裝備產品的可靠性和技術水平。
(五)加強人才引進培養
1.將智能裝備產業人才列入省和各地相關人才引進計劃,探索制定個性化引智政策,加快引進一批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團隊。
2.推動省內有條件的職業院校和企業共建實訓基地,加快智能裝備技能型人才培養。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根據智能裝備產業發展需求,開設相關專業或課程。
(六)強化財稅金融支持
1.統籌使用省級各類資金和相關產業基金,支持智能裝備產業技術創新、重大項目建設等,落實重大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進口免稅、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獎補等各類政策。
2.設立兩岸智能裝備產業發展基金,鼓勵有條件的省轄市設立智能裝備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子基金。
3.鼓勵金融機構開展供應鏈金融等創新金融產品服務,加大項目信貸支持力度,支持企業以債轉股、股權出讓、整體上市等方式融資。
(七)擴大開放合作交流
1.支持企業參加國內外高水平展會,依托兩岸智能裝備鄭州論壇舉辦智能裝備專業展會,提升我省智能裝備產業知名度和影響力。
2.定期舉辦智能裝備重點領域產銷對接活動,引導各類采購主體擴大對我省智能裝備的采購使用。
3.支持有條件的智能裝備優勢企業“走出去”,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為重點,采取總承包或與總承包企業合作等方式,大力拓展海外市場。
四、組織實施
建立省轉型發展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省直有關部門和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分工負責的工作推進機制,定期召開工作推進會議,及時協調解決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近期重點任務清單抓好落實,結合實際細化完善政策措施,主動開展對接招商,爭取盡快落地一批重點項目。
